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是什么限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应用?
是什么限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应用?
2016-12-21  来源:-  作者:-

     从中国制造2025到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振兴智能装备产业的意识愈发强烈,无可比拟的制造业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此机器人行业应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说工而机器人是虚火旺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繁荣的错觉?今天不说细分领域也不谈行业应用,我们从普及应用这个角度来切入,看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桎梏所在。
  
  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前提是不太高的成本以及易操作的属性,稳定且需求旺盛的市场。而稀少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薄弱的核心零件技术使得关键部位结构只能依赖于进口。105减速比的Spinea减速器,需要12000,83减速比的卖到20000,卖到欧美国家却只有卖给中国的1/3!其他的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更是如此。虽说国内现在已经有部分厂商后知后觉发力自主品牌,但仍是有不小差距,相对于日本、欧洲成熟发达的机器人行业,国内现在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层面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帮扶也是不遗余力,政策助力资金支持,但是换来的却是一哄而上的骗取经费,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以此骗得补贴。气性浮躁,真正肯沉下心来搞研发的企业少之又少,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核心科技的普及度不高,严格来说大部分厂家做的只能算是半自动化机器,算不上机器人。
  
 
  2015年整个制造业都不景气,今年也只是稍有缓和,现有的设备基础上产能已经过剩,在没有合理的理由和足够的需求,再批量投入使用机器人是十分愚蠢的。工业4.0是参考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实话来讲我们的4.0还远远达不到,德国在几十年前抓住了世界的强劲需求,所以他们有制度,成本,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国才刚刚完成制造业的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大前提下,机器人产业,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普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动辄一台几万几十万的机器人批量的买入,赶上需求寒潮又要待机停产,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稳定的行业需求,旺盛的供给市场,都是工业机器人大范围普及应用的先决条件。
  
 
  再来看市场的占有率,起步较晚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很难挤进汽车制造业,船舶行业了。而传统的焊接,码垛,却一抓一大把,但仍以合资企业为多数。尖端行业无法触及,中低端行业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缺乏开创的决心和耐心,使得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水平处于整个行业的边缘。近期的中国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言论更是让不景气的市场再一次遭到舆论恐慌,虚拟经济的膨胀,产业资本避重就轻,被冷落的制造业面临“空心化”之危,机器人行业首当其冲,而工业机器人更是在夹缝中寻求生存。总的来说,市场和成本牢牢攥着机器人行业的命脉,而核心零部件的构造又是当中的关键,技术的落后造就了如今被动的局面,连带的制约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大范围的普及应用也显得过于遥远。好在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经走上正途,虽有磕磕绊绊,但也在摸索前行。总有一天会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普及使用,只是时间可能来的慢点。希望行业的同仁共同努力,为国产机器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转自:中国机器人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