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产业升级助推智能机器人发展
产业升级助推智能机器人发展
2017-2-8  来源:-  作者:-


  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智能工业机器人快速推进生产和研发的原因之一。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中国各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水平,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出现民工荒,中国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
 


 
  目前,由于国内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劳动力就业思维的变化调整,一度以廉价代工形成的中国制造业产能优势也开始松动,大有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想靠大量出口拉动国内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定要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下一步的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向着高端化、分层化、低碳化的工业发展,减少低端生产,增加高端生产。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起步并不晚,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介绍,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发机器人。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1990年,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也是我国第一台喷漆机器人。与此同时,其他几种机器人的样机也顺利完成,并分别在一汽、二汽和南京汽车厂建立了自动喷漆生产线、驾驶室焊接线、弧焊工作站等作为应用示范点。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7种工业机器人产品相继问世,还实施了100多项机器人应用工程、建立了20余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以现在的国内机器人应用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主要的应用领域。但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军事、精细外科和危险作业等领域的逐步展开,工业机器人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求企业围绕市场需求,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核心技术。该意见同时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出3-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市场和技术是产业做强关键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由于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和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的两个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化瓶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内机器人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电机等部分上所研发的机器与国外无异,但是机器人中的重要零部件,比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产品,国内企业还是依赖进口。这是因为机器人的减速器和电机对轴承、齿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这些部件的加工精度又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精度密切相关,在数控机床领域,中国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再次明确指出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成为突破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显示了国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并为未来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表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挤或者替代传统劳动力,机器人极高的生产效率,也会将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程度,同时推动着劳动者向更加高端的产业转移。
 
  智能机器人或迎井喷期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整个转变过程的催化剂,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各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率排名中,亚洲地区位居榜首,而中国以59%的增速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国。
 
  尽管过去五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但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指标来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34台,国际平均水平为56台。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437台机器人,日本为323台,德国为282台,美国为152台。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发布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2018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85万台、9.81万台、12.27万台,年均增长25%左右。这预示着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几年,将步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时期。
 
  专家表示,虽然中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起步较晚,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但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制造业转移的现状迫使中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随着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驱动,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