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7月工业增速放缓至6.4%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
7月工业增速放缓至6.4%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
2017-8-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导   作者:-
 
 
    7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称工业)增速出现了回落。
  
  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6.4%(扣除价格因素),这是今年除1-2月份以外的最低值,比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
  
  其背后是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及需求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及高温天数双双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高,洪涝灾害比较严重,停产检修企业增多;环保督察、去产能带来的停产限产,出口交货值、工业投资的增速回落也影响了7月的工业表现。
  
  工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但其切换速度在加快。7月当月机器人同比增速超过了90%,新能源汽车也同比增长了48.6%。
  
  酷暑高温下,中国工业增速与发电量走势再次出现了背离。随着补库存的渐近尾声、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的趋紧,多位受访对象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增速有可能逐渐趋稳,在6.5%上下窄幅波动。
  
  工业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市场与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看来,7月份工业增速的明显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与环保限产等因素的影响。
  
  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温天气,部分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等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影响及检修因素,从历史数据看,7月的工业数据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下降。
  
  梳理历年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以来,除了2013年,其余6年的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都有回落。
  
  在8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此外,今年部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此外,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部分地区加快了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
  
  江飞涛坦言,7月工业增长速度相比6月回落1.2个百分点超出了预期,其背后与部分企业停产限产有关。
  
  “7月份环保督察可能对很多原材料产业有影响,不少相关企业出现了停产限产,环保政策的持续收拢对工业的三大门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江飞涛表示。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需求疲软也是7月工业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
  
  “7月的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只有8.6%,比6月份少了3.1个百分点,这说明外部需求因素在减弱。”
  
  牛犁表示,根据过去几个月的数据,产成品存货增速出现了连续的回落(6月末,产成品存货增长8.6%,而在此前的四五月,这一数据分别是10.4%、9.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亦略有放缓,这都预示着7月工业数据的调整。
  
  在毛盛勇看来,7月份6.4%的工业增速是一个比较稳定、合理的水平,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4个百分点,今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6.8%,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
  
  江飞涛与牛犁表示,尽管上半年波动较大,但今年的工业生产形势整体上要好于去年,展望未来,他们一致认为,未来的工业将逐渐趋稳,并在6.5%上下窄幅波动。
  
  牛犁预测,进入三四季度后,工业增速有可能相较于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牛犁表示,补库存在下一阶段将逐渐放慢,甚至可能会出现调头;由于基数和价格等因素,房地产的增速可能会有所调整,进而影响相关的工业生产。
  
  此外,牛犁还认为,随着去杠杆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财政上对于许多地方政府借债等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这也会对工业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90.4%
  
  毛盛勇强调,近期中国经济处于一个“物价可控制,居民可增收,就业有保证,生态能改善”的区间中,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精力应该是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实际上,工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态势明显:7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及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板块。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为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0.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快5.7%和4.3个百分点。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经所经济师乔宝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
  
  “尽管现在还没有关于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统计数据,但从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表现来看,可以认为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乔宝华表示,转换效果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工业领域新旧产业增速的巨大差异。
  
  以7月为例,传统的重化工业诸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分别为2.3%、3.4%、2.1%和1.1%;而与此对应,当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同比增速则高达11.5%、11.9%、11.8%、11.7%和11.8%。
  
  产品产量上,7月份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最为亮眼:当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2458(台/套),同比暴增90.4%;新能源汽车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了48.6%。
  
  江飞涛表示,工业领域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工业机器人需求量不断激增,近几年来中国在中低端工业机器人制造方面品质有所提高,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了机器人产量的增长;随着各地限排政策的推出,以及北京在摇号政策方面的鼓励,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不停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的数据,7月份在统计的596种产品中,有398种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6.8%。其中,除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外,城市轨道车辆、发动机、太阳能(5.740, 0.00, 0.00%)电池、光电子器件、光纤、房间空气调节器、微型计算机设备等产品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乔宝华表示,上述领域都属于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这些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仍然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快速成长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产品符合产业升级方向,需求量比较大。不过她指出,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牛犁也表示,上述新领域为工业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其边际增量非常快,不过,这些产业的体量仍然太小,尚不能在工业领域起到主导作用。比如,相对于7月汽车产量4.3%的增速,新能源汽车增速高达48.6%,然而就体量上看,后者产量为5.5万辆,而前者产量却高达207.3万辆。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