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机器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机器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7-9-30  来源: 维科网   作者:-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机器人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不断突破


  企业快速成长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密度也由5年前的每万人拥有11台增加到每万人拥有36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9万台,同比增长26.6%。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高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速。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机器人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沈阳新松推出了国内首款七轴人机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2015年,天智航的第三代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进入了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16年7月CFDA正式受理“天玑”的注册申请。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成功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成功试验与应用。
 
  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方面,包括沈阳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哈博实、新时达、埃斯顿和巨一焊接等一批本土机器人制造骨干企业得到快速成长;服务机器人方面,骨干企业主要有科沃斯、康力优蓝、纳恩博、风行天下、优必选等,并在细分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附加值高的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占比逐年提升,坐标机器人占比逐年下降,产品结构延续近几年不断优化态势。2016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1万台,同比增幅高达92.7%,已连续两年增速超过70%,国产多关节机器人在同类型机器人市场中的比重也由2015年的15.1%升至2016年的21.5%。坐标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1.8万台,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scara机器人和工厂用AGV的销量增速均超过24%,比上年有所加快;并联机器人销量同比仅增8%,比上年大幅回落。
 
  产品功能不断拓展。近年来,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范围主要集中在搬运与上下料、焊接与钎焊、装配、涂层与封胶、加工等,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功能。2016年,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销量超过4万台,同比增长33.7%,占总销量的比重为45.1%。焊接机器人销售2.3万台,同比增长8%。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量超过1.6万台,同比增长70.3%。此外涂层与胶封机器人销量也实现同比增长。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船舶、矿山开采等领域迅速拓展。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医疗手术、餐饮、消费、消防、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七项对策


  加速机器人产业突破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要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七项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等产业政策落实;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是推进重大标志产品率先突破,包括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等;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
 
  三是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等。
 
  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包括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等。
 
  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六是建立并完善检测认证体系,推进《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落实,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