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 工业机器人应用尚未普及 国产替代化之路任重道远
工业机器人应用尚未普及 国产替代化之路任重道远
2017-10-20  来源:-  作者:-
 
   随着计算机控制、电子、材料等技术的迭代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应用来看,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并未全面渗透所有行业所有环节,即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替代道路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构成部分,与制造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工业机器人需首先对其发展历程和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迅速,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控制、电子、材料等技术的迭代进步,如今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工厂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工具,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也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当下,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电子电器等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
  
  目前,美国在机器人技术创新方面表现活跃,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供应商,并已实现传感器、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完全自主化。但从应用来看,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并未全面渗透所有行业所有环节,即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经济的持续成长、城市化的推进,尤其是国内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度激活了终端消费商业生态,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功能、品质、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中间的商品制造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工业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在稳步推进,“机器换人”成为近年来制造业的新现象。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30%,而且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尤其在核心零部件上处于劣势。不过,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比如在谐波减速器方面,尽管产品的输入转矩、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与日本公司的产品存在不小差距,但国内已有可替代产品,且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也已然起步。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制造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道规划等技术,特别是在微控制和微处理器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战略,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初步实现了控制器的国产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将继续朝着强国目标前行。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