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示范效应显现 智能制造协同推进氛围已成
示范效应显现 智能制造协同推进氛围已成
2017-12-15  来源:转载  作者:-


  
   “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利华在出席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时表示。
 
  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12月7日在南京开幕。
 
  
 
  本次大会分为智领全球高峰会、智领全球嘉年华和智领全球博览会三大板块,包括主论坛、高峰论坛、14个专题论坛、展览会和9个专项活动。初步统计,参会人员过万人,其中院士21人,来自美、德、瑞典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家,有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参展。
 
  推动研产管服模式升级
 
  刘利华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为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希望依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革命,构建新动能新优势。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全行业形成了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以来,工信部支持了188项产业急需的基础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目前已有41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完成立项。
 
  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显著。3年来,工信部共遴选确定了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其中有近20家企业基于自身经验实现了对100多家企业的复制推广。
 
  智能制造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成功突破和应用300多台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和200多套行业急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培育出10余家主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建立中德、中法、中俄、中美等双边多边对话机制,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工业政策和工业项目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积极推进标准体系架构、标准路线图制定和标准互认,合作开展多项试点示范项目。
 
  刘利华强调,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由于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环境不同,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核心技术突破进入关键期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作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主题报告。周济认为,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今后20年,正是“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数十年来,智能制造在实践中形成的众多不同范式给企业在推进智能升级的实践中造成了许多困扰。周济认为,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是大规模推广和全面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我国需要并行推进智能制造,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实现我国制造业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分阶段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升级,补好智能制造的基础。”
 
  目前中国制造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可大规模推广、全面应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海尔集团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从2012年开始建设互联工厂,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大规模定制,变产销分离为产销合一,形成了落实供给侧改革和转型智能制造模式的实践路径。近期,海尔自主创新,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物联网范式下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平台。
 
  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创新服务总监崔向雨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COSMOPlat是继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之后,中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全新思考,也就是全球工业互联网的第三极。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海尔在交互、定制、研发、采购、制造、物流、服务全流程节点的业务模式变革,已经输出七类可社会化复制的系统应用,并开始社会化服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目前已推广到电子、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12大行业,每个行业将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的样板,同时在青岛、上海、天津等11个区域建立示范区。
 
  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涌现
 
  不仅是海尔,我国已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已有206个,涌现出一批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并形成了全社会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装备强,则国家强。“复兴号”是中车的代表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通过深入推进信息化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由制造向数字制造转型。
 
  目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如何打造智能制造新生态?未来中车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跨界融合互联网和软件企业,围绕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的建设打造智能交通平台。比如,新一代智能电车将广泛应用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灯设备,实现自驾驶、自诊断、自控制等功能。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认为,智能装备将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她表示,一个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也要有责任和使命,才能得到社会回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格力一直不变并且还将继续追求的目标。
 
  很多人认为,空调行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企业还能创造什么?过去空调有风就是质量好,现在没有风才是好空调,所以技术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企业应该做什么?董明珠表示,创新是必须的,创造才有未来。智能制造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市场。在智能制造上共融、共享、共创造,这不是单个企业的目标,而是整个行业的共同目标。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