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工业机器人大发展时代到来:2017全年产量超12万台
工业机器人大发展时代到来:2017全年产量超12万台
2018-1-5  来源:-  作者:-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这些都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的增速尤其突出。预计全年的产量将突破12万台,规模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近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宣布。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是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最具权威性、最国际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行业年度大会。
 
  “过去我们集中在三轴、四轴,或者集中在钢架式,现在多关节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跟2016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这是2015年到2017年国产关键机器人销量的增长数据。可以看到,国家的产业政策正逐渐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国内自身的成长和市场优选,逐渐开始往优秀、高端的机器人方向发展。”2018年1月4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
 
  产量增长近七成
 
  “2020年中国会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的40%,2018年到2020年每年将会有20%-25%的增幅,中国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预计2020年,中国将有21万台机器人的需求。”埃斯顿集团副总经理诸春华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1.8万台,同比增长68.8%,预计全年的产量将突破12万台。
 
  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多元化的拓展。
 
  工业机器人甚至已经进入到中国古老的酿酒产业。2017年12月19日在宜宾酒都举行的浓香型白酒文化高峰论坛上,从工人到厂长,60多岁的五粮液名誉董事长王国春提到,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一成不变,酿酒是个体力活。如何酿造出优质的浓香型白酒,中温发酵的温度稳定很重要,现在完全靠人来把握。技术装备要进步,智能机器人可以保证工艺稳定,浓香型白酒比其他香型白酒更加迫切。
 
  对此,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表示,该公司成立几年来,做过通用机器人,做过四轴、五轴的机器人,如今已初涉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不是搬运、不是码垛,是酿造的特种机器人。2016年我们制作了50-60台,现在推广过程当中。”他说。
 
  “中国机器人要怎么发展?还是要抓准新领域。在这些方面做出新的工艺,新的想法,通过机器人来提供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珠海格力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显东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说。
 
  “过去因为机器人的应用相对来说主要集中在汽车这样一些高端产业,现在机器人几乎是遍布制造业各个领域。这才是机器人未来真正能够爆发的市场基础。”曲道奎说。
 
  不光是包括白酒业在内的食品饮料行业,罗俊杰介绍,工业机器人继汽车、电子之后,在五金、卫浴、家具、化工制药等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除情感娱乐、家庭陪护等休闲场景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也大量用于医疗康复、抢险救援等专业场景。“晓医”机器人通过全国临床执业医师的执业考试,新一代骨科机器人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从销量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17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17.3%、15.1%、13.4%和10.2%。
 
  标准体系待完善
 
  “我们在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喜人的突破。”罗俊杰表示,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等技术都取得了进展。控制器、伺服电机已接近国际的水平,RV减速器实现大批量的应用,我们协助减速器的产量已经突破50万台,位居全国第二。
 
  曲道奎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正逐渐开始往优秀、高端的机器人方向发展。
 
  然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除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外,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2017年5月22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年10月25日,《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白皮书》对我国机器人标准化战略和规划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为我国机器人标准立项和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炉,《标准化法》修订内容其中一条: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增加市场标准有效供给。这给机器人标准制定工作带来了便捷。
 
  2017年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获悉,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3项机器人联盟标准,包括《飞行机器人安全要求》、《助老助残机器人安全一般要求》和《带视觉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早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就发布了3项标准,分别为《弧焊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其中,《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已由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将作为国家标准发布。
 
  在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副主任田昭莹说:“对于机器人标准体系的建设,我们明确了两个阶段目标。第一个阶段到2018年要初步健全标准体系,制定60项左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第二阶段是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大约要制定100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