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 拓斯达:打造健康的工业机器人生态圈
拓斯达:打造健康的工业机器人生态圈
2018-1-26  来源:-  作者:-

  
   近日,拓斯达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3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67.58%-86.92%。此前的数据显示,公司2012-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7.13%和32.58%。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稳比快好”,“踩着刹车前进”。他提出,公司要将机器人产业链中“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三段全部打通,打造一个健康的工业机器人生态圈,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共赢,成为整合引领该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打通产业链 打造生态圈
 
  吴丰礼介绍说,拓斯达的定位是“智能制造的综合服务商”,业务包含“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三大内容。公司从注塑辅机起步,自2011年开始陆续推出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涉足全产业链的自动化集成商。
 
  “拓斯达致力于将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三段全部打通,打造一个健康的机器人生态圈。”吴丰礼的这个愿景来自他对市场的洞见,“我们认识到,若与国外品牌直接竞争无疑暂时难以占优势,但参与国内的恶性竞争又会陷入互相拆台的乱局,这样对整个产业都没有好处。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上下游共同参与、协力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外有国际大厂的核心技术垄断,内有国内厂商的同质化竞争,拓斯达凭借什么来完成这个生态圈的构建?吴丰礼给出的答案是:一手抓渠道,一手抓研发,用渠道来连接上下游,用研发来提升话语权。
 
  目前,拓斯达在全国已有30多个办事处,200多名营销人员,储备了6万家潜在客户数据,还有4600家已服务客户,包括美的、海尔、比亚迪(002594,股吧)、长城汽车(601633,股吧)、伯恩光学等知名企业。服务范围重点覆盖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先进制造业高地。
 
  依托强大的渠道优势,拓斯达在集成商的角色上显得游刃有余。“拓斯达的生意就像开餐厅,我们把上下游都整合到了我这里,”吴丰礼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核心零部件就像面粉、黄油、砂糖,机器人本体就像面包、馒头,解决方案集成商就像餐厅。我们打通了上下游,从面粉到面包、再到自己开餐厅,实现了"三位一体"。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做出完整的套餐提供给他们。”
 
  2013年-2016年,拓斯达直销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直销渠道的迅猛发力,让上下游都对拓斯达开的“餐厅”更为看重和依赖。吴丰礼介绍,拓斯达对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外资大厂也愿意让利供货。拓斯达对下游厂商则提出了“做一年回本的自动化”产品战略,依靠遍布国内的一线人员,精准掌握下游客户需求,优化设计自动化方案,为其降低投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正是凭借上下游两端的优势,拓斯达的机器人板块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高达49%,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除了做好集成商的整合,拓斯达还希望做深制造商的研发。吴丰礼坦言,“借力很重要,但自己发力也很重要。”自创立以来,拓斯达一直保持着高比例的研发投入,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734万元,同比增长143.60%。吴丰礼告诉记者,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机械手的核心控制技术,还在伺服系统等关键技术上形成了突破,是少数几家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系统集成商之一。
 
  从“踩油门”到“踩刹车”
 
  回首拓斯达11年发展历程,公司的快速成长正是踏准了国内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的大潮。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珠三角制造业重镇东莞发起的“机器换人”浪潮迅速蔓延至全国。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开始激增,至2016年销量已达到8.7万台,2009年-2016年7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5%。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1-11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11.82万台,同比增长68.8%。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面前,吴丰礼却冷静地指出,拓斯达不能一味猛冲,而是要学会“慢下来”、“踩刹车”。其中原委究竟为何?吴丰礼向记者讲述了创业初期的故事,还有他一直信奉的“稳比快好”经营理念。
 
  2007年6月,吴丰礼以50万元注册资金创办拓斯达。公司从熟悉的注塑辅机自动化起步,很快就拿到了订单。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一名台湾客户卷款68万元跑路,尚在起步阶段的拓斯达遭受重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中,吴丰礼目睹了许多公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闭。如此深刻的风险教育让吴丰礼确定了“稳比快好”的经营理念,决定让拓斯达做一个“耐力型”选手。
 
  “在初创阶段,企业当然需要快速成长,前几年我们一直在踩油门。”尽管如此,拓斯达却仍然坚持了“快中求稳”,创业初期的吴丰礼极少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几乎纯靠拓斯达自身努力实现高速成长。吴丰礼坦言,“我和合伙人宁可半年不拿工资,也没有引入外部投资,因为我们想要更稳更可控。”
 
  经历了快速上冲的前几年,拓斯达业绩连连翻番,企业知名度也开始提升。在2014年获得“福布斯”非上市潜力企业百强30名之后,吴丰礼开始反思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否合理,并有意放慢了脚步。“我们从事的是自动化集成设计,需要团队的磨合、积累,后期导入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是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背后需要大量的研发支持,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快的。”吴丰礼说,“再加上公司的生产规模、人员团队的扩张速度非常迅猛,我认为这需要花时间来调试、磨合与优化”。
 
  打造创业型平台
 
  吴丰礼关于拓斯达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被称为《拓斯达宣言》。“拓斯达不是雇佣和解雇型企业,而是打造创业型平台,群体奋斗,群体成功,其核心精神是分享。”这是吴丰礼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成为他执掌拓斯达11年来的重要实践。
 
  虽然早期并未大举引进外部投资者,但吴丰礼对内却非常重视员工的股权激励。上市仅3个月,拓斯达便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他解释说,“为什么说拓斯达的核心精神是分享?举个例子,我在拓斯达的股份最开始占到80%,上市后我的股份已经降到了40%,但现在有200名公司员工持有拓斯达股份,我们没有流失过核心人才。”吴丰礼还进一步表示,“公司股东之间的关系是战友关系,应该是忠诚于客户和市场,而不是忠诚于某个人。”
 
  “价值观是管理的"底",价值观的统一是企业真正的防火墙和护城河。”为了让不断加入的新员工了解拓斯达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吴丰礼在董事长岗位上仍然坚持给每一期的企业内刊写署名文章,最近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建立信用体系”。
 
  “让组织成长的确定性,应对经济周期的不确定性。”这是吴丰礼带领拓斯达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向死而生后的深刻领悟。十年后的今天,他不再希望自己是一个扛鼎者,而是一个补位者。“公司组织哪里有短板,我就去哪里补上。只有依靠群体奋斗,才能爆发出巨大能量,取得群体成功。”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