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上海:攻坚高端制造 发力实体经济
上海:攻坚高端制造 发力实体经济
2017-7-13  来源: 新浪   作者:-

 

   服务业占比已达70%以上,如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防止脱实向虚?在土地稀缺、成本上涨等的约束下,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上海日前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50条具体举措让人感受到“上海制造”重振雄风的智慧和信心。上海正以“亮剑精神”,理直气壮地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底蕴深厚,高端制造生机勃发
 
  从天空到海洋,从宏观世界到微观领域,上海制造业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展示出“上海制造”的雄厚实力和勃勃生机近期,上海捷报频传。
 
  大飞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在其身后,一个千亿级的航空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由京沪牵头组织实施,国产芯片14纳米工艺攻克难关,预计2018年进入量产。为“中国芯”服务,去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的两大集成电路项目在沪开工,总投资过千亿元。
 
  码头上空无一人,巨大的桥吊自行挥舞巨臂,从船上精准抓箱,无人驾驶的电动卡车来回运送……这是厦门港、青岛港和洋山四期的经典场景,这3处是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它们的码头装备和设备管理系统都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制。全自动化码头是中国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一次“重大跨越”,也是振华重工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代表作。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制造业完成投资112.5亿元,增幅为2013年以来最高。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8.8%,继续领跑东部地区。
 
  数十年前,上海生产的电视机、自行车乃至奶糖都曾经风靡全国,“上海牌”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如今,上海提出制造业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50条措施,明确提出要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全国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重振制造,留足战略发展空间
 
  利用好郊区战略空间,上海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巩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避免脱实向虚在多年的发展中,上海一直面临土地、环境等方面的紧约束。历经持续转型升级,上海用了15年左右时间调整产业结构,将以二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向了以三产为主导,服务业占比达70%以上。
 
  如今,虚拟经济的兴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发展,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技术支撑。在如此利好的前提下,上海为何掉头转向二产制造业呢?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2016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约占全市服务业的59%、全市生产总值的40%,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巩固提升,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就难以稳固。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认为,脱实向虚最典型的后果,就是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头脑必须非常清醒,一定要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首位。他说,国外特大型城市往往没有郊区,一旦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发展起来,因为空间受限,其他产业必须退出。但上海拥有两大战略空间——中心城区可以支撑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广阔的郊区至少在未来20年可以支撑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认清了这样的国情、市情,上海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地发展实体经济。
 
  针对土地资源匮乏这一紧约束,上海明确,2020年上海全市工业用地规模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为制造业长远发展留足空间。每年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出的土地指标,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用于重点工业项目。“这些土地是金贵的,容不得半点浪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说。
 
  多措并举,推进动能结构转换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加减法并用,持续调出低端落后产能,引进高端先进产能,经济的动能结构逐步转换陈鸣波说,目前,上海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要素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深入挖掘存量,加大低效产能的调整力度,才能腾出更多的土地和资源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将始终服务于提升实体经济。
 
  今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将启动实施市级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调整项目1600项,市级重点调整区域16个,重点专项2个,预计腾出土地5.5万亩,年减少能源消费量80万吨标煤。
 
  另一方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速度。根据50条措施,“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以机器人为例,作为智能制造的载体,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abb、库卡、新松和新时达在内的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20%以上。
 
  同时,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创建5至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人才方面,上海提出,在落实“人才30条”基础上,着力破解人才住房问题,鼓励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自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占比可达15%。
 
  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显示了上海重振实体经济的智慧和决心。“实体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市长应勇强调,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