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 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1-30  来源:-  作者:-



   据IFR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1.3%。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规模达232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就占到了27%。到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
   
  自《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一些制造企业也已经成功应用工业机器人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如美的的黑灯工厂,海尔的智能工厂。整个社会对工业机器人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促进了机器人产学研各个层面的发展。各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对机器人产业进行补贴,如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推动机器人换人,浙江省对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购置费的10%进行财政补贴。
   
  这些给国内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遇。以新时达、新松、埃斯顿、拓斯达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分别为6.65亿元和5.08亿元。
   
  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如2015年,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2016年,已上升至3.4万台,今年,这一数字仍可能继续提升。
   
  不可否认,国产机器人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加,更多国外机器人厂商瞄准了中国市场,如abb正筹划建立重庆机器人应用中心。安川电机与武进国家高新区二期项目签约,启动建设第三工厂。库卡宣布再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建设中国二期厂房。发那科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日本建设新工厂,最终打算将月产量扩大到现在近2倍的水平。那志不二越将在2018年之前在中国起用新工厂。
   
  同时,虽然中国机器人厂商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无法摆脱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其可靠性及精度仍然无法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国内的制造企业虽然会选择部分国产机器人,但其应用场合以上下料、搬运等低端应用为主,在需要复杂操作的场合,仍然选择国外厂商为主。如格力珠海工厂使用abb机器人用于铂金冲压,广汽本田使用ABB机器人进行喷涂作业等。
   
  笔者认为,虽然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对来自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竞争压力,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仍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自主研发、努力创新,走出一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之路。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