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2017机器人企业财报一览:50%的增长或是平均水准
2017机器人企业财报一览:50%的增长或是平均水准
2018-2-28  来源:转载  作者:-

  
   

 
  目前,国内外主要机器人厂商的2017年财报都已公布。从相关数据来看,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中国等新兴市场发展迅猛,机器人厂商的营收数据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
 
  从机器人四大家族,再到国产机器人的四小巨龙,2017年,他们的具体看点有哪些?
 
  【外资:四大家族壕气干云】
 
  发那科
 
  提到机器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发那科(fanuc)。
 
  FANUC之前宣布:其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合并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1%,达到1802亿日元。此外,FANUC首次披露中国单独的销售额:2017年10~12月为549亿日元,同比增至2.4倍,大幅超过整体增速。
 
  由于作用在智能手机加工的高速钻孔机(Robodrill)等产品的热销,加上机器人销售大增,FANUC合并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35.2%,增至3476.12亿日元,逼近历史最高记录(2015年4~9月期间的3499亿日元)。
 
  FANUC表示,2017年4~9月期间机器人机械部门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89.9%,营收达900.54亿日元。另外,4~9月期间发那科机器人部门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24.4%,营收达1,097.15亿日元,主要由美洲、欧洲以及中国的需求带动,其中以中国需求为主;包含“NC装置”等产品的工厂自动化部门(Factory Automation,FA)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25.6%,总营收达1053.51亿日元。
 
  abb
 
  2017年,abb机器人板块营收约为8.2亿欧元,中国市场机器人销售额约为2.1亿欧元,占ABB机器人销售额约25%。并且从ABB全年的财报中不难看出,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业务的增长抵消了工业自动化和电网业务收入的下降。
 
  从ABB近来的发展中不难看出:机器人业务的布局重心将更多偏向适用于3C行业的小型机器人,其中,YuMi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而在2017年12月份发布的单臂YuMi机器人则成为ABB轻量机器人的又一典型力作。依托于运动控制技术与ABB Ability?数字化解决方案,ABB机器人的功效则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安川电机
 
  安川电机大幅上调了2017财年(截至2018年2月)的合并业绩,预计纯利润为390亿日元,比预期增加50%以上。这是因为主力业务AC伺服电机和机器人等面向中国等市场的业务销势良好。
 
  拉动安川电机实现出色业绩的是中国市场。2017年上半年,面向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4%,达到555亿日元。用于智能手机制造相关的AC伺服电机和机器人的销售实现增长。
 
  在高额的增长背后,安川电机机器人业务表现良好,销售额分别为2134亿日元(比2016财年增长24%)和1683亿日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方面,机器人同比增长83%,达到187亿日元。
 
  另外,在机器人方面,面向汽车的机器人业务保持坚挺。因为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也随着人工费的暴涨等扩大了省力化投资。安川电机的中期目标是到2018财年的营业利润达到450亿日元,但2017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测就已经达到570亿日元,远远超过了中期目标值。
 
  库卡
 
  2017年库卡营收预计为3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7%。其中机器人板块营收约为12亿欧元,占整体销售额的38%,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为20%,销售额约为6亿欧元。
 
  在库卡机器人应用领域方面,汽车领域占比从2016年的46.4%下降至35.4%,而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从36.6%上升至45.3%,服务领域占比从17.0%上升至19.3%。
 
  对比库卡在各地区的机器人业务发展来看,中国市场呈现出相当乐观的市场需求。这要谈到美的跟库卡的那次强劲的“联姻”。在之前发布的美的集团2017年1-9月的营业收入中显示,美的营收额7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60.64%。其中原业务为438.79亿元,占比为62.18%,库卡对美的营收增长的贡献近200亿,占比约28%。
 
  【本土:小巨龙差强人意】
 
  新松机器人
 
  作为国内的代表机器人厂商之一,新松机器人2017年公司净利同比或增长25%。2017年国内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13.6万台,同比增长60%。2017年度新松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169万元~35,6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 3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131万元~51,3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 25%。
 
  其实,新松机器人的强劲增长从上半年中便可以看出。2017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5.47%;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6.67%。在今年,新松扩宽了其业务范围,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数字化工厂均囊括其中。此外,新松以6.4亿元收购韩国新星,更是标志着我国机器人行业开年收购“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新时达
 
  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另一代表作,新时达的表现相对差强人意。
 
  之前,新时达公布2017年三季度实现收入9.57亿元,净利润6,100 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4%和下降了11%。而在2017年前九个月中,新时达收入25.80 亿,净利润为人民币1.60 亿元。相当于2017 年全年预测的77%。
 
  由于新时达在三季度收购了之山智控,机器人和运动控制业务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7 亿元(在当季销售额中占比58%),而电梯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80 亿元(占比36%)。隐含的今年三季度机器人业务收入仅为人民币5.57 亿元,为我们2017 年全年预测的22%,低于预期。
 
  埃斯顿
 
  作为国产机器人四小巨龙的另一个代表企业,埃斯顿的动态也是受到了国内的一致关注。而埃斯顿在2017年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呈现飞跃式的发展。
 
  近日,埃斯顿对公司的业绩做出了预测:预计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7544.86万元~1.10亿元,上年同期为6858.96万元,同比增长10%~60%。公司表示,做出上述预测,是基于工业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继续高速增长,以及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产品业务快速增长。
 
  而在埃斯顿之前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中显示:2017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 亿元,同比增长71.46%;实现归母净利润4,012 万元,同比增长79.56%;实现扣非净利润3,049 万元,同比增长57.82%。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69 亿元,同比增长274%,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40%,毛利率有微幅提升(提升0.73个pct)。
 
  拓斯达
 
  成立了十余年左右拓斯达,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致力于打造系统集成 + 本体制造 + 软件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业机器人生态系统和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然成为行业内的新秀。
 
  据统计,2017年度拓斯达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000万元–14,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58%~ 86.92%。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另外,拓斯达拟与东莞市沙田镇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沙田镇保税区投资建设海外科技园项目,用于扩充机器人产能,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6.5亿元人民币。
 
  华中数控
 
  在2016年成功扭亏为盈后,华中数控在2017年继续迎来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2017年报显示,华中数控在2017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85亿元和328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1.21%和146.8%。
 
  华中数控三大业务板块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延续了营收的大增趋势,但其在2016年收购的江苏锦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在2017年仅完成承诺业绩的93.77%,为华中数控转型升级添了一丝阴霾。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改善的背后,华中数控于2017年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达1.175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12亿元,较2016年增长99.58%。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在2017年的表现呈现如下特点:
 
  ·增幅普遍较大
 
  ·将中国市场摆在战略布局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国内企业大步追赶国外企业,增速相对较快
 
  ·机器人业务在带动公司业绩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